2012年12月7日

[文明]古文的意義

人與人之間常常會因為年齡差距而有代溝。
而解決代溝的其中之一個方法就是讀古文。(如圖)





而這也暗示 → 蘊含道理的古文才有學習的意義。(文以載道)




國中以來,一直覺得學習古文是件沒有意義的事情。
古文難以解讀,古代的文化與現在相去甚遠,有些概念已經不適合現代人。

多次與國文老師討論這個問題,但是 ......

國中的國文老師只會說:「不然你不要讀啊。」
基於升學主義,國中國文老師囂張的說了這種話。

高中的國文老師很認真,提出「古文是藝術」、「古文能提升素養」之類的觀點
但這些理由無法解決所有問題,
「古文是藝術」→ 地球上還有很多藝術,為什麼我們指定學古文?
「古文能提升素養」→ 公民與社會類的課程顯然更能提升素養,沒理由選擇困難學習的古文。


直到上大學,加入了社團,才漸漸體會古文的意義。

在社團裡,隱約感覺到,每個年級的同學,都有其特殊文化。

推測其原由,可能是:
→ 同儕影響很大:

    而同年的人互相影響自然形成自己的文化。

→ 經歷的事情不同:
    儘管只差一兩年,經歷的事情可能就會有所差異。
    (假設,當我高三的那年,台灣流行起一件事情 A,
     但是因為我要準備指考,所以沒跟上A 流行。
     而跟我差一兩年的那些人可能就會在 A 流行之中。
     我們之間就會有所差異。)


如果雙方的年齡差了幾十年,這種文化差距的影響就會非常巨大,
而造成溝通上的困難,稱之為「代溝」。

而解決這些代溝的方法,其中一個,就是讀古文。

2011年9月13日

[生活]零樓

現今世人稱呼為「一樓」的地方,其實應該是「零樓」。。
「一樓」與「地下一樓」之間沒有「零樓」,不合理。



「爬上樓」這個動作其實就是「+1樓」的意思。
「爬下樓」則是「-1樓」。
現今世人稱呼的「一樓」實際上並不需要「爬上樓」即可到達,
所以,正確的說法自然是「零樓」。。


向下爬一層,稱之為「負一樓」也就是「地下一樓」。
向上爬一層,稱之為「正一樓」簡稱「一樓」。
而不用爬即可到達的,應當為「零樓」。。

2011年8月7日

[文明]原始人採集狩獵也能活


最近聽到有些上一輩的人說:
「以前我們沒有冷氣,還不是活得好好的。現在的孩子真是嬌生慣養。」

仔細想想,
原始人採集狩獵也能活,
石器時代的人沒有現代先進的工具,也還是活得好好的啊!

人類努力發展文明,
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與後代未來的生活更加舒適!

把後代的舒適生活形容成嬌生慣養實在不恰當,
因為這就是人類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。

後代努力學習、發展文明,也是為了讓後代的後代生活更加舒適。
人類的文明因此而茁壯!

2011年8月3日

[無神]不殺生不可活


一些宗教信徒會主張「不殺生」。

但是,人類為了生存,「不殺生」根本不可能達成。


直覺觀點,
植物與微生物都是生命,
想不殺此兩者直觀上就知道不可能。

但其實,宗教所謂不殺生的定義範圍本來就不包含植物與微生物。
宗教的生,即有情眾生,
簡單來說就是會怕死的生物。


但是,
即使生的定義範圍如此,人還是不可能不殺生。

因為地球的環境負載力是有限的,
故所能容納的生命量也有限。

在有限的資源下,
動物們必須互相競爭,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與資源,
如此一來,便不可能不殺生。

例如:原本羊吃草,可是人類把羊需要吃的草吃光了,所以羊死了。

人類雖然沒有直接擊殺動物,但卻剝奪其生存下去所必要的資源,
是為間接殺害!依然必須殺生。


物競天擇。
人類如果不在與其他生命的競爭中取得勝利,則將遭受淘汰。
人類必須殺生,以維持人類在金字塔最頂端的地位。

試想,若人類真的完全不殺生,讓其他生命自由任意發展,
當其他生命發展達到環境負載力的飽和的時候,
難道不會像人類襲來,爭奪人類的生存空間嗎?
人類只有殺生,保護與爭取自己生存空間的選擇。

有些人可能認為吃素就是不殺生,
但這很明顯的就是建立在其他人殺生的前提之下。


因為地球資源有限,
人類必然無法避免直接或間接的殺生。

其實真有方法可達到不殺生,
如果有一天,
所有生命皆可以自行製造養分,使用類似光合作用的方法自營。
或者根本擁有無限的資源,全生命共享依然綽綽有餘。

並且有寬廣,不需要爭奪的活動空間,例如外星之類的。

則可以達成真正的不殺生。


在此之前人類不殺生不可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