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解決代溝的其中之一個方法就是讀古文。(如圖)
國中以來,一直覺得學習古文是件沒有意義的事情。
古文難以解讀,古代的文化與現在相去甚遠,有些概念已經不適合現代人。
多次與國文老師討論這個問題,但是 ......
國中的國文老師只會說:「不然你不要讀啊。」
基於升學主義,國中國文老師囂張的說了這種話。
高中的國文老師很認真,提出「古文是藝術」、「古文能提升素養」之類的觀點
但這些理由無法解決所有問題,
「古文是藝術」→ 地球上還有很多藝術,為什麼我們指定學古文?
「古文能提升素養」→ 公民與社會類的課程顯然更能提升素養,沒理由選擇困難學習的古文。
直到上大學,加入了社團,才漸漸體會古文的意義。
在社團裡,隱約感覺到,每個年級的同學,都有其特殊文化。
推測其原由,可能是:
→ 同儕影響很大:
而同年的人互相影響自然形成自己的文化。
→ 經歷的事情不同:
儘管只差一兩年,經歷的事情可能就會有所差異。
(假設,當我高三的那年,台灣流行起一件事情 A,
但是因為我要準備指考,所以沒跟上A 流行。
而跟我差一兩年的那些人可能就會在 A 流行之中。
我們之間就會有所差異。)
但是因為我要準備指考,所以沒跟上A 流行。
而跟我差一兩年的那些人可能就會在 A 流行之中。
我們之間就會有所差異。)
如果雙方的年齡差了幾十年,這種文化差距的影響就會非常巨大,
而造成溝通上的困難,稱之為「代溝」。
而解決這些代溝的方法,其中一個,就是讀古文。